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书法用具包括哪些
您好,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,跟您分享一下练习书法需要准备的工具。
书法工具之一笔
毛笔的种类很多,一般写字的笔,大致分软性、硬性、中性三类。软性的笔,有羊亮、鸡毫等。硬性的笔,有紫毫(兔毫)、狼毫、鼠毫等。中性(不软不硬)的笔称“兼毫”,有羊紫兼、羊狼兼两种。
练习书法宜用软笔还是硬笔,要看字的大小而定。写大楷、隶书宜用软笔,写小楷、行、草书宜用硬笔。
笔的好坏,以“尖”“齐”“圆”“健”为标准。所谓“尖”就是笔毛聚拢时笔锋要尖税。所谓“齐”,就是把笔毛捺扁时看去要齐,可用手指把笔头捻开捺扁,看是不是内外都齐,像篦子的齿一样没有参差长短。所谓“圆”,就是写起宇来,四面都圆转如意,必须整个笔头像初出士的肥笋,圆浑饱满,没有四凸,所谓“健”,就是弹性较强,把新笔捻开,蘸些唾沫,在大拇指甲上来回绕圈儿,笔尖要圆转自如,没有“抢毛”(突出在旁边的笔毛),绕罢提起,笔尖自然收束,回复尖挺。将这四个条件合起来考虑,可知选笔时应挑笔毛肥些厚些的,不要又瘦又单的,写起来方能得力。
新笔笔头上有胶,买回来后,须先浸在凉水里让它自己慢慢发开(不要用热水),不要硬捻或用牙咬开。写中楷的笔,发开整个笔头的三分之一;写大楷的笔,发开整个笔头的一半,不要多发或全发开。字写毕,须把笔头上的余墨用清水洗净、挤干,抹顺笔毛,插入笔筒或套上笔帽。如放置较长时间不用,还应在放笔的匣子里搁上樟脑,以防虫蛀。这些做法,都是为了保护笔毛不受损伤。
书法用具之二——纸
写书法的纸大致分为生熟两种,生纸吸水,熟纸不吸水。在我们的印象里,一谈到宣纸,可能马上会想到那种完全吸水的生纸,其实在古代很长段时间中,都是用熟纸进行书写的。不建议大家用完全吸水的生宣纸练习写宇,因为这样的纸张吸水性过几乎无法表现出笔毫在纸上的微妙变化。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,生宣纸带的墨迹自然洇开的效果,还有对书与痕迹的模糊,有一种柔焦式的美化和装作用。
练字打基础要在比较糙而涩的纸上下功夫,所以用纸以毛糙和能吸水为宜,通常用元书纸、毛边纸、高丽纸都可以。
最开始练字,比如练习中锋,写篆、隶书时,可以使用偏熟或半生熟元书纸。写到小楷的时候,适合选更熟一些的,比如蜡笺,这样的纸对书的技巧与精度也有着相当的要求。
说到笺纸,古来有很至种制作工艺和相应的样子,比如彩色的、洒金银的,还有用各和植物花朵制成的。高濂在《遵生八笺》中列举了很多种纸的做法和样子,各有趣味,又说五色纸笔,唯有白色、月下白和松花色这样的最好、最清雅,种种用心很是可爱。
纸的购买单位论“刀”,一刀纸通常是一百张,特殊情况下也有五十张的。练字时可以多用手工纸,机器制的少用些。机器制的纸往往不抓墨,墨与纸很难结合,容易浮在表面,字就不容易见精神。
纸的保存要注意防虫防潮。陈年的纸因为褪去了火气,会更细润好用,能呈现的笔墨层次比新纸更丰富,所以也更有价值。
书法工具之三——墨与砚
写字用墨有松烟和胶墨两种,练字以胶墨为宜。选时要选分量轻、质地细(上面没有杂质)的。
磨墨要轻而慢,要保持墨的平正,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,不要斜磨或直推。磨墨用水,宁少勿多,磨浓了,加水再磨浓。要用清水磨墨,不可用茶或热水。墨要磨得浓淡适中,不要太浓或太淡。
磨毕要把墨装进匣子,以免干裂。磨墨时间比较长,为了避免右手酸累,最好能练会左手磨。
磨墨的方法建议
-在砚堂上面滴少量清水。
-将墨条垂直置于砚堂上,重按轻转。顺时针研磨,要缓,要轻。古人所谓的“磨墨如病夫”就突出了一个“缓”字。
-在研磨过程中根据墨的浓稠情况,分次加人清水。要有耐心,研磨得大快,墨汁容易起沫,太慢则下墨迟。
-如需大量墨汁,可将磨好的墨汁倒人墨海中,然后继续研磨。也可将现成的瓶装墨汁倒人砚台,加水,用墨条研磨一段时间,调和使用。
-宿墨滞笔,如果没有特殊的使用习惯,要及时洗净砚台。
如果我们用墨汁写字,而不是像古人一样用墨条和砚磨墨,就需要准备一个装墨汁和调整笔亳用的墨碟。
选择墨碟有两个要点,一是要有一定的重量。太轻巧的盘子不适合,因为大点的毛笔在蘸墨和调整笔锋时,稍微用力就很容易把墨碟打翻,发生墨汁洒在桌上的事故。
第二是墨碟的边缘要适合刮去笔毫上多余的墨汁,以及调整笔锋。从前,古人还设计了专门用于舔笔的小碟子,我们现在都用设计周到的墨碟代替了。
至于砚,则是古来写字不可少的文房用品,用于研磨、盛放磨好的墨汁。磨墨真的很需要耐心,现在我们的事情多,时间有限,力气也需要留着好好写宇,所以初学时还是推荐用墨汁。
如果不磨墨,砚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,现在它更多被视为一种文房雅玩和奇情之物,寄托了我们对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欣赏之情。
书法工具之四—其他
毛毡
写字垫在桌上的毛毡,大概是不写字的人最不容易想到的一件必需装备。
在生纸或偏生的纸上写字,墨汁很容易渗到桌面上,纸会和桌子粘在一起,因为不吸水的特质,毛毡能很好地托住墨汁。如果用的是熟纸,可以垫皮料或直接在桌上书写,这样笔面更硬实锋利,边缘也更清晰。
乳白色、灰色和一些颜色饱和度低的羊毛毡很好用。最好不要选择饱和度很高、色彩过于明亮的毛毡,看着会疲劳,写字作画的纸通常都有一定的透明度,尤其是画画的,颜色鲜亮的毛毡会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判断。
笔洗
洗笔的水孟叫作笔洗,古代又叫洗子。
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,一是在写字的时候提供水,水和墨是控制墨色的关键性存在;二是湿润毛笔,毛笔在蘸墨之前一定要先润湿,长期用千笔直接馥墨对毛笔有损害,第三才是用来洗笔。
可以在桌上多准备几个笔洗,出门时,则可用各种水杯和碗来替代。
纸镇
纸镇会在书写的时候带给我们安全感,就像它的名字一镇住纸。
如果纸张在书写的时候出现移动,会让笔亳突然失控,或是无法发力,所以用重物压住纸张是很重要的。从美感的角度讲,书桌上的器物体现不同的材质,会有一种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。
金属纸镇很好用,因为体积相对较小,分量又足够重。另外也有用石头或者木材做的纸镇,需要选择合适的,否则容易压不实,或因体积偏大带来遮挡,影响手和毛笔的运动。
笔山
笔山又叫笔搁、笔架,是毛笔的好朋友。它是毛笔在书写需要暂停时的搁置处。笔上有湿墨时,稍不小心就会沾染到各处,架在墨碟的边缘又很容易发生毛笔滚落弄脏纸或桌子的恼人情况,所以为它找一个安置处是非常必要的。
毛笔好好架在笔山上时,会有一种安定有序的感觉。
笔山的材质有很多种,比如瓷、木头、水晶和玉石。
书法问题请教大家
在古代,镇纸是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文房用品,有金、银、铜、玉、木、竹、石、瓷等材质。它们绝大多数是单件,极少有一对的,独立成幅,书、画、文辞、雕刻集于一身,历来是收藏中的珍品。镇纸的职责并不单是压住桌面的纸张、绢,还是一位不许外人乱动你的私物的卫士。镇纸为文房用具之一。因主要作用是镇压书页或纸张、绢等的文房用具,使其勿移动而名,又名书镇、书尺等。多以铜、玉、竹、木、石、陶瓷、以及水晶等制成,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,因其形及使用者情趣不同,具体称谓亦不尽相同,如套子龟、金犀牛、小连城、千钧史等。
介绍镇纸往往将镇纸与压尺混为一谈,其实古人不然,虽然用途同属一类,但器型不同,名称也就迥异了。镇纸大多为兔、马、羊、鹿、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,镇纸面积较小而分量重,材质也多为玉、陶瓷、铜、水晶等。压尺一般成对出现,特别是长方形的,一般成对的较多。这种形制的压尺因为形式普通,多在表面装饰上下功夫,有的在一对压尺上刻写对联,一字一画等,左右相连时为一幅整画,分开又可各自成幅。
压尺形如其名,一般取木质密实且较重者,如红木、乌木、檀木等,明清尤盛,大抵压尺等较之于镇纸实用功能更强。后人更是爱用铜压尺,一则铜材取之更易,二则取其重量。压尺一般为一对,工艺手段一般为雕刻、镶嵌,更多的是对联,内容多为励志、勉学、怡情和自娱。至于方镇、圆镇,我觉得应归于压尺一类,是压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,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摹写碑帖时用的工具。古人书法启蒙时期讲究先摹后临,对于掌握原帖的间架及风貌,有事半功倍之效,今人往往不明究竟,往往从临开始,走了弯路。但古人用纸不似现在这般透明,又有种种辅助设备,故上纸必须紧贴原帖,方能看清下方笔顺及精致之处,遂发明方镇、圆镇来压住纸的四角,省了不少力气和麻烦。
现代人把镇纸、镇尺合称为镇纸,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,所以纸镇、文镇、镇尺、书镇等都统一叫镇纸。
所以你送人的观念是迎合现代人的叫法的话就送一对。
如果是老辈人或者是传统文化较深厚的人,送的是立体造型的,面积较小而分量重(这两个方面是首要的),材质也多为玉、陶瓷、铜、水晶等的就应该送一个。你送人的是长方形的这种形制普通的压尺,多在表面装饰上下功夫的,就应该送一对。
古代纸是怎么做的
古代纸张的类别(一)麻纸
我国古代造纸用麻,主要有苎麻和大麻。苎麻是我国的特产,外国称之为中国草。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,俗称“火麻”,外国称之为汉麻。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,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:
1.白、黄麻纸
白麻纸正面洁白、光滑,背面稍粗糙,有草秆、纸屑粘附。质地坚韧、耐久,只要不受潮,不会变质。黄麻纸呈淡黄色,一般比白麻纸略厚,性能与白麻纸相似,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。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,纸纹(也叫帘子纹)都比较宽,约有二指左右,有的纸纹不明显。
麻纸韧性好,有些流传至今的宋、元印本,虽历经千年,犹完整如新。
2.麻沙纸
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。颜色稍黄,纸纹不明显,厚薄、韧性也与麻纸相仿。
(二)宣纸
唐代的安徽宣州府,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,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“贡品”献给朝廷。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。
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。青檀树与桑树相似,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。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%的青檀皮,经石灰处理、日光漂白及打浆、抄造而成。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,其用料有全皮、半皮、七皮三草之不同。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,胶汁使用得法,制造技术娴熟、高超,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、洁白平滑、细腻匀整,色泽经久不变,且不易蛀蚀,便于长期保存。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,有“纸寿千年”的美称。
宣纸属皮棉纸类,品种繁多,有单宣、夹宣、二层夹、三层夹之分,规格有四尺、五尺、六尺、八尺、丈二、丈六等,共有60多种,常见的有:
1,罗纹纸
颜色有素白、浅黄两种,质地细薄柔软,有明显的横纹,韧性强,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,故名。宋、元、明、清都有生产,并用以印书。但宋、元的罗纹纸印本,今已罕见。明、清的罗纹纸印本,有时还能见到。如雍正年间(1723~1735年),武英殿本《律吕正义》、席启寓刻的《唐百家诗》等,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。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,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,或作书皮,或作护叶。
2.棉连纸
纸质白润如玉,细腻、柔软、匀密,富有绵韧性,无明显纹路。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“六吉棉连”,也称“汪六吉”,是棉连中的精品,较为少见。棉连纸可用作补书、护叶、镶书和衬纸,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。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,也用于拓碑帖。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,也采用棉连纸。
3.玉版宣
色白,质细而厚,吸水性强,韧性比棉连纸稍差。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、书册、画册等,经常采用。
4.单宣
亦称料半。它比玉版宣薄,颜色洁白,质地均细,性质绵软,韧性较好,有纵横帘纹,印书美观大方。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。它亦可用于裱潢,作覆背纸;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,作封皮。
5.十刀头
即重单宣,比单宣厚,吸水量大。韧性很好,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。
6.夹连纸
比棉连纸稍厚,但不如棉连柔软。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,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,或作护叶用。
(三)棉纸
南方称之为皮纸。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。质地细柔,纤维较多,极有韧性。从纸的纵面顺撕,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,因而叫棉纸。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。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,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,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。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,以后就少见了。主要品种有:
1.河南棉纸
产于河南,故名。纤维细长,色泽白中带黄,厚薄很不均匀,质地较粗糙,但松软如棉,富有韧性。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,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,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。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,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。还可以染成旧色,代替旧纸使用。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,大张质地稍厚,小张质地稍薄,但功效相同。
2.贵州棉纸。
产于贵州,故名。它比河南棉纸厚,尺寸也大。纸的颜色稍呈灰白,厚薄均匀,但棉性大,纤维粗,质地松软,经久耐用。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,所以未被广泛采用。清末贵州、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。在古书修补中,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。
3,黑棉纸
色稍黑,有浆性,托墨、韧性很强。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。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。
4.迁安棉纸
产于河北迁安县,故名。俗称茅头纸。颜色灰白,质地厚松,略呈棉性。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,如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等即以此种纸印行。
5.上海棉纸
质地薄而细腻,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,产于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等地,集散于上海,所以统称上海棉纸。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,用这种纸效果很好。近几十年来,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,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,多以上海棉纸代替。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,棉性又好,用它裱过的书,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,书叶也不会发硬,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。
6.山西棉纸
产于山西,故名。色泽灰白,稍厚,富有韧性,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,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,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。
7.浙江棉纸
产于浙江,故名。质地薄而有韧性,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,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、裱书用纸。
8.蚕茧纸
有两种颜色,一种洁白如玉,一种略呈乳白色。质细而薄,富有光泽,韧性很强。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,所以叫蚕茧纸。元代曾用以印书。
9.云母皮纸
纸面光滑,韧性强。适宜作锔捻。遇水牢度更强,抗潮湿。
10.藏经纸
这种纸呈黄褐色,近于茶色。质地厚硬,略有绵性,不透明。宋、元、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。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,故名。现多用作装裱善本、珍本书的书签。
11.桑皮纸
质地坚固,有黄色、白色两种。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,故名为桑皮纸。宋、元、明曾用以印书,但传世较少。
12.高丽纸
产自河北迁安,类似朝鲜印书用的纸,故名为高丽纸。色泽白净,纸质较厚,坚韧而有绵性,有明显的直纹。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,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。
13.库笺纸
有白、黄两色,韧性极强,纸质有厚有薄。纸幅都是67x67厘米,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,民间流传很少。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。明、清两代,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,通称“库磁青皮”。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,五彩套写,颇为美观雅致。
14.册子纸.
又称库钞纸。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,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。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,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。
15.日本皮纸
产自日本,又称东洋纸。有黄色的,也有白色,绵韧性较强。日本印书多采用。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。
16,美浓纸
纸面光滑,细薄匀称,绵软而富有韧性。黎庶昌印《古逸丛书》,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。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。
17.开化纸
南方称之为“桃花纸”。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,故名。质地细腻,洁白如玉,无帘纹。薄而有韧性。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,印本美观大方。嘉庆以后,产量减少,质量也较前降低,用以印书不多。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。
18.开化榜纸
从表面看,与开化纸相像,但比开化纸厚,颜色也略显青色,质地稍逊于开化纸。清代嘉、道年间(1796—1850年)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。
19.太史连纸
较开化纸略黄,质地细匀,绵软而有韧性,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。
20.东昌纸
产于山东东昌府(今山东西部),故名。与迁安棉纸相似,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。由于纸质松软,富吸水性,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。
21.油衫纸
纸厚,富有韧性,柔软耐久,最宜做书皮,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。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。
(四)竹纸
竹纸因为颜色略呈黄色,故又称“黄纸”,品种繁多,主要有:
1.毛边纸
亦称南毛边,颜色米黄,多产于福建。纸的正面光滑,背面粗涩,韧性较差。《常昭合志稿》卷三十二中说:“天下购善本书者,必望走隐湖毛氏(指明代藏书家毛晋)所用纸,岁从江西特造之,厚者曰‘毛边’,薄者曰‘毛太’,至今犹沿其名不绝。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。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。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,做衬纸或护叶。也可以染做磁青、占色书皮。
2.毛太纸
亦称南毛太纸,福建、浙江、江西都有出产。颜色浅黄,性能与毛边纸相仿,但纸幅较小,略薄。性质柔和,厚薄粗细稍有不匀,有明显的帘纹。因纸面清洁、光滑,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。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,补、镶、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。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。
3.川连纸
产自四川。色泽略黄或白,质地与毛太纸相仿。这种纸较有韧性,但薄厚不匀。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,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,就是用川连纸印的。印出的书不够美观。
4.元书纸
产于浙江富阳、萧山等县,以富阳之大、小岭的出品为最佳。原料用石竹,色微黄,较毛边稍次。
5,梗棒纸
元代末年印书常用,质地粗糙,纸面涩,背面多碎草屑,既厚又脆,故被称为梗棒纸。
6.赛连纸
产自四川,薄而匀。纸幅大,无矾性,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。
7.玉扣纸
近似毛边纸,但不如毛边纸柔软。因其厚硬,不适于修补书叶,但适宜染色做书皮。
8.官堆纸
比毛边稍厚,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。
9.连史纸
产于福建连城,故名。有大、小两种,分别称“大连史”、“小连史”。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,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。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,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。这种纸洁白匀净,正面光滑,背面粗涩发滞,但没有草屑粘附。纸料细而耐久性强,与棉连相似,惟韧性稍逊于棉连。托墨、写字易洇,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。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,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、衬或扉叶均可。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,但不宜用作书皮。
10.机制连史纸
又称洋连史。与连史纸大致相似,但颜色稍黄。正面平滑有亮光,背面粗糙,纸薄而脆,不利于保存。这种纸出现较晚,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,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《四部备要》。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黄色斑点。
11.洋粉连纸
为机制纸。颜色灰白,正面光滑,背面粗涩,质薄而脆,不耐久藏。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。
12.山贝纸和本槽纸
二者都是竹草纸,产于广东,山贝纸色黄,本槽纸色白,广东广雅书局“外聚珍本”丛书,多用这两种纸印刷。
13.呈文纸
亦称隔纸,纸质粗厚,正面平滑,反面粗糙,松软无力,不能作为印书用纸,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,但由于它吸水力强,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,用以垫书撤水。
(五)其他
1.磁青(或古色)纸
古籍书皮用纸,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(即栗壳色、米色或古铜色),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。
2.虎皮宣
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,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,可用以作书皮。
3.蜡笺纸
产于明清时期。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,纸质厚韧,有蜡色光泽。可用作书皮或护叶。
4.发笺纸.
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,类似高丽纸,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,增加纸张韧性,故称发笺。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。
5.洒金纸
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。颜色经年不变。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,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。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753bjl.com/csz-qt/46022.html